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近日
记者走访了
水口镇一位“收藏”者
这位老人家里的几层楼房
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藏品
简直是一间乡间“博物馆”

图片

这间“博物馆”位于水口镇到永村207国道边,主人陆明已75岁,年轻时候迷上了收藏,几十年来他行走于乡间和收藏市场,积累了大量的古玩和粤西文化特色的物件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走进陆明老人的家,仿佛步入时空隧道。瓷器釉色温润,花鸟等图案栩栩如生;各式传统乐器静静陈列,似乎还能奏响古老的旋律;质朴的根雕作品、精巧的玉石摆件、充满生活气息的旧式家具……这些藏品不仅数量多,更难得的是,老人对每一件都如数家珍。

图片

老人陆明拿起一件陶瓷花瓶时,动作格外轻柔,他说这是一件清代的陶瓷,反映了当时民间陶艺水平,欣赏价值较高。他表示,这些老物件不仅承载着先人的智慧,更能让人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在艺术欣赏中增强文化自信,获得精神愉悦。

图片

记者现场看到,老人的藏品有陶瓷、乐器、玉石、根雕、家具、生活用器等五花八门,让人目不暇接。

图片

图片
图片
据了解,陆明的收藏之路始于青年时代。他一开始收藏铜钱,慢慢对收藏越来越感兴趣,乐在其中。几十年来,他走遍粤西乡野,深入市井乡间和各地收藏市场,像一位文化“拾荒者”,将那些可能被时代洪流冲散的文化碎片一一收集保存。他表示,一开始,看到很多旧屋里的老物件被遗弃和破坏,心里就不踏实,总想着要保护好。后来,慢慢就喜欢上了收藏。从最初单纯的爱好,到后来自觉的文化担当,老人的收藏行为早已超越了个人兴趣,成为了一种文化自觉。

图片

图片
图片

老人陆明还将老屋庭院精心布置,把收藏的石磨、石铜钱等石件与罗汉松等植物相映成趣,打造出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,构成美丽的庭院佳境。这种“活态保护”的方式,让沉睡的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力。在这间乡村"博物馆"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老人的毕生心血,更是一个普通群众对文化根脉的坚守。

图片

微信公众账号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